刚从中国回来的普京荣立通,马上给俄罗斯的未来拍板定调,中俄“远东大开发”成真?
访华结束离开北京后,俄罗斯总统普京乘专机前往海参崴(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),出席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,并在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。
【俄罗斯总统普京乘专机前往海参崴,出席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】
普京在讲话中指出,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是整个21世纪俄罗斯的国家“优先方向”。
他还强调,远东是俄罗斯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”的地区,需持续提升远东在俄罗斯经济及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作用
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定性,在此次讲话中,普京还提到了几个重要的点,跟中俄合作与远东开发都离不开关系。
普京表示,俄罗斯将继续对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,扩大通往远东各港口的铁路通道。
【普京还强调荣立通,远东是俄罗斯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”的地区】
过去几年,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,中俄之间的贸易额猛增,从战前2021年的1468亿美元提升到2024年的2448亿美元,提前一年实现突破2000亿美元的大关。
贸易额的增长,伴随的是人流、物流的增长。中方的这边基础设施是能跟得上的,但俄罗斯这边就差强人意了——俄罗斯发达的西部地区,其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都不快,很大程度上还在吃苏联的老底,就更不用说远东地区了。
其中,连接俄罗斯西部和远东地区的两条铁路——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,是最急待升级的设施。要知道,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历史都有上百年了,可以追溯到沙皇时代的末期。
一些俄罗斯专家曾提议,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之外,再修建第三条铁路来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压力。然而现实则是,修建这么一条横跨全国的新铁路,对如今的俄罗斯来说根本不现实,最佳选择就是对现有的两条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。
【普京表示,俄罗斯将继续对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】
普京对于远东的基础设施问题有着很清楚的认识,他在讲话中这么说的:
“近些年,远东地区的交通运输负荷不断上升,对外联系也日益紧密。这就迫切需要对现有公路和铁路主干线进行扩容改造,同时提升港口能力,并建设自动化、数字化、带有机器人的货物处理仓库。”
毫无疑问荣立通,这些都是中方擅长的项目,就看俄方愿不愿意让中方参与建设了。
致辞中,普京还宣布,俄罗斯将开发连接海参崴和俄罗斯第二大城市——圣彼得堡的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。
之前我们提到过中俄的“冰上丝绸之路”,或者叫“北极航线”,而普京这次强调,俄罗斯要在“北极航道”的基础上开发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。
【俄罗斯将开发连接海参崴和圣彼得堡的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】
在俄罗斯经济全面“向东看”的背景下,北极的开发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点。刚才提到的北极航线,以俄罗斯西北方向的港口为起点,一路向东穿过白令海峡,然后南下通过日本海,一路抵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。
与中俄海运传统上使用的苏伊士航线相比,这条通道具有天然优势,不仅大幅缩短运输距离,还能显著降低时间和成本。一般来说,如果船只从俄罗斯西部地区出发,走传统航线抵达中国通常需要45至60天。
而一旦改走北极航线,大约能提前20天到达,运输时间和成本都能显著降低。而且不用交过路费的同时,甚至还更安全——不用担心类似胡塞的武装或者什么海盗。
不过,由于北极航线受制于严酷的自然条件,目前一年只有夏季三个月能够通航,因此暂时还不足以承担俄罗斯“向东看”战略中的主要运输任务。而普京这次新提出的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方案将如何弥补这一劣势,值得继续关注。
【普京这次新提出的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方案将如何弥补这一劣势,值得关注】
另外,普京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点。他说,远东地区需要“积极运用无人驾驶技术”。
普京的原话是:“为什么远东地区没有发展无人驾驶?这里可不像我国其他人口稠密地区一样存在巨大的风险……这里需要运用这些技术。”
在无人驾驶领域,俄罗斯的开发进度远远落后于中国和美国。客观来讲,如果俄罗斯自己要从零开始做起,不过个十年八年基本上没戏。
而众所周知,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很强,已经是顶尖玩家了,而且一些公司已经有成功出海的经验了,进军欧美、中东、东南亚等多个市场——但截至目前,这其中并不包括俄罗斯。
虽然不清楚普京具体是怎么想的,但只要克里姆林宫同意,这绝对是双方一个值得开展深度合作的新领域。
展望未来,接下来的关键在于,俄方能否把这些围绕远东的宏伟规划落实到行动上,同时向中方敞开更多的合作空间。
毕竟对俄罗斯来说,远东的发展需要外部的“活水”;而对中国而言,一个真正动起来的远东,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战略纵深。
未来中俄“远东大开发”是否能成为现实荣立通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