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以总统身份作出保证涨停吧,要卖中国一个“大便宜”,参加完北京大阅兵后,俄罗斯专机直奔海参崴!
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华出席活动画面
普京刚在北京拍板给中国 “卖更便宜的气”,转身就乘坐专机直奔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而去 —— 这其中有怎样的战略考量?
号称 “比欧洲便宜一大截” 的天然气,真能让咱们用上实惠能源?而普京急着飞远东,是不是藏着比 “便宜气” 更重要的盘算?
根据俄媒9月3日报道,普京在总结访华成果时,提到这次中俄蒙三方签的能源合作协议——“西伯利亚力量 - 2”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备忘录,一出手就是每年500亿立方米天然气。
普京还尤其强调:“中国伙伴将获得非常合理的价格,不会像欧元区那样虚高”。
要说这 “便宜气” 有多实在,先看一组数据:欧洲现在买俄罗斯天然气,每千立方米要 380 美元左右,而咱们这份协议,算下来才 260 美元上下。
按每年 500 亿立方米算,光这一项,咱们每年就能省下 60 亿美元。
普京专机降落海参崴涨停吧
但普京在记者会上特意强调:“这不是施舍,是按亚太市场规律来的”,而欧洲气价高,是他们自己搞制裁把供应链搞乱了。
这话不是没道理 ——2022 年 “北溪” 管道被炸之后,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就一路暴跌,欧洲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价格,从其他国家中转购买石油、天然气等能源商品。
反观已经通气的 “西伯利亚力量 1 号”,从 2019 年到现在,年输气量不断提升。
这次普京访华,俄气公司还跟中方签署了商业协议,将这条管道的年输气量,从原有的380亿立方米,提升到440亿立方米。
这么一看,“便宜气” 更像双赢的买卖:俄罗斯能靠中国市场补上欧洲的缺口,咱们则能拿到稳定又实惠的能源 —— 有了新管道,以后冬天供暖、工厂用气,心里更有底儿了。
中俄能源合作密切
至于为啥非要拉上蒙古当 “中间商”?其实这里面藏着 “安全小心思”。
2022 年 “北溪” 管道被炸的教训太深刻,单一管道一旦出问题,整条供应链都得停。
现在拉上蒙古,不仅蒙古每年能拿一笔价值不菲的过境费 —— 更重要的是涨停吧,中俄蒙三方要一起把好安全关,守好这条管道。
说白了,这条管道不仅是输气的,更是把三国利益绑在一起的 “安全带”。
而普京参加完北京阅兵式后,专机急着赶去海参崴,则藏着俄罗斯的远东战略布局!
要知道,普京这趟行程可不只是 “视察工作”,而是出席第10届东方经济论坛。
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
而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,办这样一场论坛,正是因为海参崴现在,正逐步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 “东方大门”。
除了扩建港口、优化陆路设施之外,海参崴周边还在搞 “能源配套”:
比如中俄要联合开发黑瞎子岛、扩大边境合作、普京还要将远东地区发展为经济特区,吸纳外资进入。
现在再回头看,普京许诺给中方“更实惠的天然气价格”,以及随后开启的海参崴之行,根本就是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:
用实惠价格吸引中国成为“稳定买家”,借中俄蒙三方的合作,以及海参崴的布局,把能源出口的 “东线路” 扎稳,进一步摆脱对欧洲市场的依赖。
俄罗斯能源对外出口
而对咱们来说,不仅能拿到便宜气,还能借着这些项目,把能源安全的 “网” 织得更密 ——
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,占了咱们进口总量的近 20%,加上天然气,以后就算国际市场波动,咱们也有 “保底的供应”。
更有意思的是,西方现在看着着急却没办法:美国想制裁参与俄能源项目的中国企业,可中俄谁都不怕美国的关税施压,双方生意照样接着做,而且大多数都绕开了美元,直接用本币结算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场跨越欧亚的能源合作,哪里只是 “卖气” 这么简单?从管道到港口,从电网到产业,中俄其实在搭一个新的能源合作框架。
中俄蒙三方深化合作
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国家跟着学这种合作模式?全球能源的 “贸易重心” 会不会往亚洲转移?这些都要靠中俄合作涨停吧,来书写答案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